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北京大学考研论坛|北京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5秒钟注册
搜索
热搜: 考研
查看: 201|回复: 0

2018人大金融工程考研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 17: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步调,这份经验贴只是记录了适合我自己的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但是还是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种思路吧(或者避一下雷什么的)。
#我比较啰嗦,所以井号后的内容时间紧张的同学跳过就好。
基本情况:
一战  政治74英语72数学113专业课90总分349 卒
二战  政治78英语84数学143专业课122总分427 嘿嘿

首先讲一下第一年的经历给各位提供一个反面教材,希望看到的人不要重蹈我的错误。
第一年的经验教训
(这一部分比较长,大家也可以跳过,直接看第二年的经验,但是其实我第二年的经验是建立在第一年的基础上的,所以无聊的时候也可以看看这一部分)
大三暑假大概8月5号左右回到学校,打算开始认真准备考研(在此之前大概新东方的绿皮乱序单词书背了三四个LIST高数教材看了两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主要还是惰性太大以及过度自信)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并不长,一直到10月10号左右为止,中间这两个月我过完了全部的数学教材,其中高数部分我把课后习题也认真做了,线代和概率论基本就只看了教材,英语单词大概过完了40个LIST。
从10月中旬开始,因为感觉到了确实时间紧迫,开始认真好好学习,这个时候到考试大概能够保持每天12-13h的有效学习时间,这个时候开始看政治、刷数学全书、做英语真题以及开始准备专业课。虽然这段时间效率很高,但是因为确实时间不够,到考试前:
数三复习全书认真看完一遍然后草草看了第二遍(只看第一遍圈出的部分),数学做了三四年的完整历年真题,又把李永乐的那本分章节的真题挑了高数学得比较烂的几章做了一下;
政治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一遍 一千题两遍(第二遍只看了圈出来的题)风中劲草一遍,各种模拟题的选择题刷了一遍,肖四的大题基本背下来;
英语只做了05年之后的真题的阅读部分(基本一篇阅读认真做完加上查单词读熟体会出题套路要用两三小时),翻译和完型可能都是草草做了三四年的真题,用王江涛老师最后一个月出的20篇作文的小本本背了十篇小作文以及自己写了几篇大作文;
专业课过完了一遍尼科尔森的微观及可以做的课后习题,曼昆的宏观以及课后题,宋涛的政经过了一遍课本,然后读了几遍宋涛和逄锦聚的课后题,专业课真题看了三四年的,但是除了微观的计算题之外其他的都是看看答案没有自己动手做。
(我觉得自己是看书挺认真的那种人,所以我说的看了一遍,除了政治之外都是挺认真地过了一遍的)

所以从第一年的经历可以总结出什么教训呢,下面是我觉得对自己比较有帮助的几条:
第一,摆正心态,正视考试的特点和难度。
本来我开始得就不早,刚开始还效率低下,一部分原因是过于自信,因为觉得每次期末的时候仿佛只用几天就可以学完整个学期的课程,而且成绩还不错,就觉得仿佛临时抱佛脚可以解决所有的考试,再加上本科时学习宏微观和政经时用的是曼昆、范里安、逄锦聚的教材,就觉得专业课这部分对我来说非常简单,就…很NAIVE,因为考研和期末考的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而且尼科尔森老师的书和范里安老师的书也不算是同一量级的吧…考研感觉着重考察知识的积累,而积累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的。
第二,时间和效率同等重要。
经常看到经验贴里面说什么效率真的很重要很重要,这句话很对,但是大家一定不要矫枉过正,觉得效率高可以做到所有事情,因为时间太短的话效率再高也不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一战后俩月我真的效率很高的,二战时期都达不到的那种高效率,但是结果就emmmm…
第三,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比如说,根据我两年的经验来看,7月之后是一定要开始数三全书的,如果这个时候教材还没看完,(个人建议)放下教材,开始全书,感觉复习全书多刷几遍比看教材做课后题效果更好,以及暑假要开始做阅读真题,如果这个时候单词没背完,那么一定要把真题放在第一位,着重记真题中的单词,道理同上,做真题比单纯记单词效果好(这些都是第一年的惨痛经验告诉我的)。(当然,在暑假之前把教材和单词多刷几遍当然是多多益善,只是在存在时间约束的情况下要优先选择效率最高的那一种。)大多数的人走的途径一般就是最安全的途径,只要可以跟上身边大多数人的步调基本就没什么问题,当然,也不排除有人用自己的方法效率更高,但是我觉得概率意义上来看,我们都还是属于“大多数人”这个范畴。
第四,真题真的是无比宝贵的资料一定要好好利用。(数学、英语、专业课)
第一年考试的时候专业课的题目中有至少两道历年的题目,但是因为我后期时间不够只草草翻了几年真题,虽然考场上可以辨认出这是历年真题,但是并没有办法拿到很高的分数…数学也是英语也是,真题真的太太太太太宝贵了。
第五,政治备考时模拟题很重要。
政治两年我都没做过历年真题,只做过精讲精练每一章后面的小部分真题强化知识点。但是到11月底我就开始狂做模拟题(只做选择题),口碑比较好的我都买来做,肖四肖八蒋五米三米六任四的选择题都做了,大题只背了肖老的。做模拟题刚开始可能分数在30多,做到后面其实基本就可以稳定在40+了(当然这是建立在认真看过精讲精练风中劲草1000题的基础上的),可能是因为每年的模拟题相当于是各大机构的老师给你划划重点划划热点,做得多了这些点总会覆盖大部分的。考场上真的会遇到跟模拟题几乎一模一样的题目。

其实第一年的经历算是给第二年打了一个基础,分析第一年的成绩时我发现,其实政治和英语我不算很差,但是数学和专业课是 真 的 很 差,和身边有一些第一年失利决定第二年一起再战的朋友一起分析,都觉得数学和专业课其实是决定能否考上的关键(毕竟分数占比高嘛),身边有同学专业课成绩可能也才一百刚出头,政治英语也一般,但是数学考了148…就…很顺利地考上了。再举一个例子,我第二年备考的时候,应该是7,8月份听了一个考上人大的学长的讲座,听那个学长讲了分数之后一对比我自己的,发现其实那位学长政治、英语、数学分数都比我一战时低,但是人家专业课139,我90…就这一项甩了我快50分…所以呢,第二年我备考的重点就是,在保证自己每一科都可以过线的基础上,把重点倾斜到数学和专业课上面。
围绕这个核心,以下就是我第二年的经验。
第二年
初试部分
复习用书:
政治:
肖秀荣全系 除了真题和命题人知识点提要
风中劲草(红色的那本)
文都的客观题答题宝典(其实买了没怎么看 可忽略)
肖四、肖八、米三、米六、任四、蒋五
英语:
新东方考研英语词汇乱序版(绿皮)
真题的阅读部分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
作文、翻译这两个单项用的新东方的那个红色的
淘宝上买的真题卷子(牛皮纸袋的那种)(真题会做两三遍所以额外买了空白的卷子)
新东方的绿皮模拟卷(建议别买 阅读题目出题套路奇怪 考前一周做了一套阅读居然错7个 弃之)
最后找同学要了一份张剑的模拟题 做了阅读部分 感觉出得挺好
数学:
教材(绿皮高数紫皮线代蓝皮概率论)(其实第二年我只用到了线代部分的教材)
李永乐数三复习全书以及送的分阶习题(红皮)
李永乐历年真题解析(分章节版本)(没全做 是用来参考解题思路)
张宇历年真题解析(也是拿来参考解题思路的)
李永乐660题
淘宝买的真题卷子(我买的张天德的那个 说是阅卷组长出的 主要用来规范我的答题步骤)
李永乐6+2
张宇8套卷
张宇4套卷(只做了一套)
合工大模拟题(挑了两套做的)
专业课: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
尼科尔森 微观
曼昆 宏观
宋涛 政经
逄锦聚 政经
(以上教材的课后题我都用的圣才出的答案)
**出的讲义和题库以及真题解析、模拟题

各科复习时的基本思路:
政治
政治真的是投入产出比极高的科目,我觉得对文理科生都一样,11月中旬之前的准备都是为客观题做准备打基础,精讲精练这种冗长的书建议只看一两遍,风中劲草这种精肉可以多看几遍,在这些基础上提分最显著的还是做模拟题(一定要保证模拟题的答案都能记住因为真的会遇到相似度90%+的题目),不要纠结于模拟题的分数,重点是记住答案。主观题的马哲部分需要背一下肖老的背诵版小册子里面的内容,在脑中建立起哲学部分的框架以便看到材料能够找到原理,各种模拟题的马原部分都可以用来练习找原理。其他四道大题的分数都是肖四给的,肖四一定要背熟,考试时答题区域尽量写满写整齐,分点答比较容易得高分。
英语
英语阅读真题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真题要做超过两遍,而且重点不在于做题,而在于做完之后把文章和题目嚼碎了消化透彻。作文一定要自己写!第一年的时候时间太紧张我自己写的比较少结果考场上就比较慌,写的时候要注意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用一些从句啊、倒装啊,看到一个好的句子形式可以在自己的每一篇文章都用一用,形成自己用得很溜的便利套路,不要套模板套得太生硬。用走在路上的时间听作文录音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非常推荐!翻译就跟着新东方那本书把该避的雷避一避(比如被动一般记得转换成主动这种),我也没期待翻译得太高分,不太低就好。完型我一共可能就做了四五年的真题,因为做与不做感觉差别不大,每题分值太小了,而且阅读能力和语感提上来之后不用练这个题型的分数就很不错的!(当然我是用单词书背的单词,如果是要通过真题记单词的话那完型的单词当然不能放过了也是要好好做的)
关于应试的部分,我第一年是按部就班地答题的,写作文的时候真的很慌,还有单词拼错了导致要划掉重写,所以卷面也不好看。第二年我是按照作文、阅读、新题型、翻译、完型这个顺序做的,阅读和作文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做完了,70分就已经解决了,再做其他题真的不紧张。今年的阅读和作文可能比较简单,做起来很顺手,大概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就解决了,然后开始做新题型,新题型第一遍看了大概二十分钟还是做不出来,于是赶紧把翻译和完型迅速做了然后把卡涂完,再回来死磕新题型,又用了十几分钟终于做出来了,但是如果我把作文放在最后写,可能就会很紧张,记的好句子可能都用不出来(英语考前还是迅速翻了一遍我的作文笔记以及很多小作文的套路的,所以拿到卷子就先思考作文)
数学
多做题!多做题!这样到考场上看到题目就不慌,复习全书多看几遍可以巩固基础(今年的那道差分方程的题目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超纲了,但是如果真的把全书认认真真看两遍以上的人应该都会做吧…)题目的价值是:真题>合工大(新颖)、张宇8套(出题清奇)、李永乐(检验基础)>张宇四套卷(我不是很理解马上就要考试了还要做这么难的卷子的意义 反正我是怕了怕了),真题要保证自己每一道都会做,所以其实要过三遍以上吧…错题非常重要,真题中的错题最为重要,我是把错题和觉得经典的题目都圈出来,很多人有专门的错题集,这都是很好的习惯。因为之前就想好一定要把数学分数提上来,所以我每天的数学复习时间基本没有低于3.5h的,每天上午固定pick数学。
数学资料我基本都是跟着李永乐走的,用李永乐的书打好基础后,后期可以参考一下张宇的书,补充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全书过第一遍的时候很多题目不会,怎么办?我的方法是一遍一遍来回看,像背书一样把解题方法记下来,多运用慢慢就领会了。做模拟题时要懂得调整自己的心态,浮躁了做一做张宇,然后告诉自己“年轻人你还差得远”,心态快崩的时候做一做李永乐重拾一下信心,毕竟这只是模拟,又不是真的考题。但是在做模拟题的时候要用考试做题的状态,就是先做会的,绝不在一道题目上死扣浪费时间,以及规范自己的答题步骤、总结自己经常性的失分点,在以后做题中避免。比如我发现有几次我在做完检查的时候把前面本来做对的小题改成错误的答案(可能是检查的时候比较仓促,没有第一遍细心),所以我就决定考试时小题做一题就迅速验算一遍,不要求速度太高但要求会的一遍做对(当然也不能做得太慢),最后就不再分配时间检查了。
今年的题目做完第一遍的时候可能只做出来125分左右的题目,数列收敛的题目对我来说是难点,想了三四分钟没有头绪就跳过,第一遍做完,选择题卡也涂完之后,大部分已经拿到了,再来思考难题,可能这时候就有思路了。
专业课
真题真的真的真的很重要!!!每年都会有似曾相识的题目。在复习时宏微观一定要注意看书和做题结合起来,不能偏废,这样效率比较高,不要只看书不做题,毕竟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做题拿分。
微观部分其实真题和课后题多做几遍之后就可以掌握大部分的套路了,在此基础上把市场失灵问题好好看看微观基本就妥了,尼科尔森的重要性远远大于高鸿业的书。
宏观对于我来说比较难,一是因为曼昆那本书本科学习的时候其实只学了前面十几章,但是人大几乎每年都会考后面章节的内容以及隔几年考察流派知识,这部分对我来说比较陌生,二是宏观的东西很多,有的又比较碎,所以对于整个宏观知识框架的要求比较高,脑子里要有清晰的脉络。那么如何构建起框架呢,我觉得需要做到两点,一是看书的时候做笔记或者看讲义或者找人大同学要老师ppt,这些都是帮助你提炼出精肉的工具,尤其是对于我这种不会抓重点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二是多看几遍书。第一年专业课考得那么低,后来反思了一下,主要应该是因为宏观整部分垮掉,复习宏观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看的一遍书像是一盘散沙,抓不住重点也抓不住框架,而且有些相关的知识点不看答案自己是无法联系到一起的,所以考完第一年的我真的瑟瑟发抖,觉得宏观这个东西真的好难啊。第二年把高老的书认真过了一遍、曼昆老师的书又过了两三遍、真题过两三遍之后,感觉自己脑子里面差不多算是构建起宏观的框架了,而且看题目的时候也没有觉得特别难了。(所以其实当你觉得某一部分好像怎样都无法掌握时,多看几遍这些基本都可以解决)关于论述题,真的要多看+多复述,真题答案一定要好好看,并且总结答题得分的套路。
政经重点是复习资本主义部分,也是要脑海中有清晰的框架及各部分内容,这也是通过多看几遍书可以达到的,因为可能随便从课本中摘一个标题出来就可以当成一个大题来考察。课后题目也要多看几遍,以前几年经常会出课后题,最近没怎么出,不过多看课后习题也相当于是让自己复习一下重要的知识点了。另外政经的计算题考前至少要做三遍吧,做一遍两遍总是很容易就忘掉,考前几天再拿出来复习一下。社会主义部分人大近几年都是结合重要会议来出题,所以在社会主义部分基本内容掌握的基础上要多结合政治的时事问题来准备。

复习过程
接下来的复习过程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流水账),二战的决定是从出成绩之后想好的,但是7月之前因为毕业前的事情挺多的、而且也没有专心复习的心情,所以这段时间除了偶尔会背一下单词之外就没有复习其他的了。
再次重申,因为我是二战,所以其实一战的经历相当于给我打下了一个很不错的一轮复习的基础,数学全书、英语近年真题的阅读、专业课都是认真过了一遍左右的。也就是说,如果一战的同学看这篇帖子,我的建议是在暑假之前完成一轮复习(至少是数学),大概3/4月份开始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7月10号-8月末:
平均每天有效学习时间10h-11h
政治
这个阶段还没开始。
英语
在7月份主要还在背单词,基本每天过2个新的list并且复习前一天的两个list,是认真看单词的每个意思并且看例句的那种,所以每天花在单词上的时间可能有2-3h。
8月10号左右开始做97年之后的真题阅读,因为97-04的真题比较简单,所以一天平均可以做两篇阅读(包括按照考试的状态做题、对答案、对照黄皮书抠单词、抠句型语法、体会出题人的套路并总结以及默读文章)并且复习前一天的两篇阅读,这大约需要3h。同时每天过1或2个list单词以及复习前一天看的单词(因为第一遍的单词是很细很细地过的所以比较久,第二遍之后我都是迅速翻过为了求个眼熟的那种,所以每天花在单词上的时间大概30min)
#单词要不要单拎出来背这个问题真的见仁见智,我也有同学不背单词书,从真题中记单词,最后考的也不错,所以就按照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最好。
#前面我说了暑假之后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单词上面,但是我为什么7月还在主要背单词呢,是因为我是二战,05年之后的真题已经做过一遍,之后再过真题速度会快一些,时间不那么紧,而且也需要看一遍单词来强化记忆,但是如果是一战,拜托第一遍单词一定要在暑假之前搞好,因为第一遍过真题阅读真的很慢很慢很慢。
数学
复习全书过一遍,每一个例题都自己做,不会的题目看过解析之后按照解析的想法再自己写一遍,同时做好标记。每看完一个章节就做对应的分阶习题,这个分阶习题做起来很令人头大,尤其是高数部分,硬着头皮把会做的做了,不会的看了答案理解之后再自己写一遍。每天平均花在数学上的时间有4h,但是第一遍,因为数学底子不是很扎实,又看得比较细,所以进度很慢,仅高数部分我就看了一个多月,大概到9月7号左右才结束第一遍全书。看的时候记得标记出不会的、自己觉得经典的题目(其实我过了第一遍之后大概可以标记出60%-70%的题目,高数真的太难啃了)
#在看线代部分时可以把线代那本紫皮教材放手边随时找找一些定理的证明什么的,可以加深印象,其他的教材我就没怎么用到了。
#分阶习题这个我看经验贴的时候其实看很多人是不做的,我个人是觉得自己只看全书的例题的话,如果给我一道新的题目,我可能无从下手,所以想要扩大自己做题的数量所以做的,有的题目确实解题思路挺好的,可以开阔一下思路。我看也有人不做这个,所以全书过一遍还挺快的,之后就可以有时间做李正元的几百题那种,也很好,反正数学就是要多做题。
专业课
这两个月我过了高老的宏微观,微观基本没看教材,主要是拿那本圣才的习题解析看的,看前面的笔记、做课后题,每天2-3h左右,微观过得比较快,20天左右过完。宏观因为其实第一年的基础打得并不好,而且第一年没看高老的书,所以是认认真真地看的,结合了**出的基础班讲义的宏观部分,同时看完一章之后、做课后习题,并且做一下98-06的专业课真题中关于该章的部分,每天3-3.5h。高老的宏观过一遍之后,感觉自己对于宏观的基本框架好像清楚了一些些。因为曼昆的书里没有专门讲流派的内容,所以第一年我特别虚这一部分,看高老的书看到这部分时就重点关注了一下,而且06年之前的真题中关于流派也挺多的,把那些题目的解析也全都认真看过之后觉得,啊,宏观没那么虚了,很开心。
#又要说一遍…因为我之前一战已经完整看过尼科尔森老师、曼昆老师、宋涛老师的书了,心里稍微有点底,所以我才会暑假了还在看高老的书,如果是一战的朋友,那么高老的书一定要在暑假之前结束!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如果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但是时间紧迫的同学,建议可以战略性不看高老的微观,因为真的很基础…但是高老的宏观我建议一!定!要!看!因为微观部分套路性比较强(除了市场失灵那部分),多做真题掌握套路之后就基本可以保证拿到70%以上的分,但是宏观这种让人一下子摸不到头脑、需要多看几遍认真体会才能理清框架的,多看一本教材可能是补充了重要知识点,而且看了不同作者的表达也有助于加深理解,以便达到不用刻意背、但是考试时知道怎么写的程度。当然了,在没有时间约束的情况下,都看最好!
#我是一个不怎么会抓重点、也没有整理笔记的习惯的人(可能是因为写字慢觉得抄书浪费时间),所以我买了讲义来当做笔记用,同时也可以帮我理清框架,有什么需要记的就补充在旁边,这样后期复习就只看讲义,效率比较高。如果有做笔记的习惯的同学当然用自己的笔记就好啦!
9月-10月:
8:00-8:30 单词
8:30-12:30 数学
12:30-1:30 吃饭&玩手机
1:30-2:30 午觉
2:30-6:00 专业课
6:00-7:00 吃饭&玩手机
7:00-11:00(11:30)英语、政治
其中可能会有短暂的break比如喝喝水啊厕所啊吃个水果啊发发呆啊
每天有效学习时间11-12h
政治
开始看第一遍精讲精练,每看一章配合做相应章节的1000题,也是圈出不会的、做错的、模糊的、自己觉得重要的题目。精讲精练很厚,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标题和绿字部分认真看,别的就看过留个印象就可以。我是重点利用1000题来掌握知识点的,因为前面也说了,我是一个不怎么会抓重点的人,精讲精练那么多内容肯定无法做到看一遍全都有印象,所以我就把绿字部分+1000题的解析当做重点来着重看,每天2-3h。
英语
这个时候开始做05-14年的真题阅读,每天1-2篇,还是遵循做题、对答案、抠单词、抠句型、揣摩套路、通读全文、复习前一天的文章的顺序,每一篇大概需要2-3h。这个时候发现自己很多去年做错的依然会选错、有的去年做对了今年却错了,这种题目的套路就需要重点揣摩,我觉得这也是英语真题为什么不止做一遍的原因(增强对真题词汇的熟悉度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可以总结一下自己做错的题目的类型,比如偷换概念、该选主旨而选了细节项等等,看自己哪一种类型比较容易错,着重琢磨这种题目。词汇和语法是准备英语的基础工作,揣摩出题人的套路应该就是提高分数的突破点吧。这一段时间因为图书馆需要排队占位置,所以在排队的时候我会拿出真题文章来轻声读,我觉得这个读的过程可能会帮助提高语感和阅读速度吧。这个时候我开始了第三遍单词,很迅速地每天过一个list并且复习前一天的单词每天大约20min
数学
第二遍全书+分阶习题,本来考虑过第二遍开始只看圈出来的,但是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并不是很牢,所以第二遍还是完完整整又细看了一遍全书,只是圈出来的题目自己写步骤,其他的在脑子里面大概想一下步骤,分阶习题只看圈出来的题目,重点体会其解题思想。这个时候也开始做660题,高数部分真的是我的大难关,每天三个小时只能做三十道题左右,不是每天都做的,某一天看全书,某一天做660题这种,每天数学大概花3.5-4h。做了两百多道660之后,觉得自己全书的复习进度太慢了,就不做660、每天看全书了,第二遍全书大概10月下旬结束。
专业课
9月份开始看尼科尔森老师的微观,结合讲义看的,这本书的证明很多,有时间可以推一推,没时间的话就草草看过有个印象就可以,重要的是定理的结论,一定要记住并且会用(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太过于关注证明而导致进度太慢,这样复习到后面前面的内容容易忘掉)。每看完一章就做相应课后题(那种一看就很难不会考的跳过),**出的习题集里面附加了平新乔的部分课后题,因为我没买平新乔那本习题集,所以我就用这部分题目补充我的缺漏。做题的时候是自己在纸上写步骤,做完对照答案,有些题目不仅要会算出结果,而且要关注答案里面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描述性语句,有些可以多读几遍,让自己记住这种表达方式,考试的时候可以写得出来。同样也是圈出不会的、似懂非懂的题目,以便下一轮复习使用,大概一个月多一点结束微观。
9月底开始曼昆的宏观,因为之前真的是很认真地看了高老的宏观,再加上之前的基础,所以这一遍过起来脑中的框架清晰很多,看完这一遍时离开书本能够自己回忆出宏观内容主要分哪几大块、分别有哪些章节。这一遍宏观也是教材+讲义+课后题+习题集补充题,宏观的题目计算不是太多,一定要熟练掌握,主观题目答案一定要认真看,多看几遍还可以加深理解,可以用自己的话准确、简洁地指出问题的核心(也就是在考场上拿到分数)。第一年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你以为自己都会的东西可能只存在于自己的脑子里,但是考试要求你把它表达出来,所以答案的语言组织一定要多看、大到可以复述出来的程度。宏观大概20多天结束。
10月下旬开始宋涛老师的政经,因为政经部分比较简单、而且第一年的基础已经让我把政经框架抓了大概,所以我着重是看的讲义,有的地方觉得讲义上面太简略了会参照教材再补充一些到讲义上来。地租部分是需要好好理解的,因为会有计算题,所以这部分我是认真看的教材,并且把逄锦聚的书上这部分内容也认真看了,又做了比较经典的政经计算题巩固。重点看宋涛的资本主义部分课后题用来帮自己划划重点,认真看答案,加深记忆,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逄锦聚的教材我是用来查漏补缺的,比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这种要重点看看,没有全看。逄锦聚的课后习题我是全看了的(只看相关章节,逄锦聚书里相当大一部分是不用看的)。社会主义部分我看的逄锦聚的教材,其实和政治重合的部分很多,再加上今年十九大,按照人大社会主义部分的出题风格,大概率会从十九大出题,所以社会主义部分就基本掌握一下就可以(框架还是要清楚的),政经结束大概11月初。
#我又要啰嗦了,一战的朋友在11月之前应该要至少过两遍教材+习题,才能保证对于专业课内容的熟悉度。
#我说的都是一些方法上的经验,并没有具体到宏微观各自都有哪些部分,因为这些东西在平时多翻翻目录其实就清楚了。
11月-12月10号
时间安排跟之前基本一致
平均每天有效学习时间12-13h
政治
开始第二轮复习,主要用风中劲草+1000题,精讲精练放一边如果有需要会翻一下找找知识点,风中劲草因为是彩色字体重点也都很明确,每看完一章再做一遍对应章节的1000题(时间紧张的话做圈出来的题目),圈出来的题目的解析也要再看一遍,每天2-3h,二轮大概11月中下旬结束。这个时候肖老师的背诵版、时事册子可能已经出了,买来进行第三轮复习(结合风中劲草),重点关注客观题的重要知识点(可以再迅速翻看一遍1000题圈出的题目,这一遍不看解析,只为记答案巩固知识点,快速过一遍)和主观题的哲学部分,很多哲学的套路句子有必要背一下,让脑内有基本的框架,同时利用一些主观题目锻炼自己从材料中找原理、以及把原理表达出来的能力。11月底很多模拟题已经可以买了,我买的模拟题加起来一共是二十多套,每天一套(只做客观题),更正时认真看解析,看到模糊的知识点翻风中劲草相关部分加深记忆。
英语
单词第四遍,这一遍超迅速,每天15min内结束。开始翻译和作文,翻译真题每天一篇,自己先做,然后对比自己写的和答案写的,跟着新东方那本书走就可以。作文用新东方王江涛那一本,小作文我是读熟然后自己写一遍,再对比原文找出差别(差别往往是我一开始自己写不出的高级句子),比较好的句子读熟默写。大作文基本也是这样,先读熟范文、自己仿写、对比差距、把差距背下来,再加上一个揣摩套路,基本的大作文的几种类型懂得怎么展开内容。有的范文我觉得王江涛书上的写得不太好…这种不太好是那种我觉得他用的词太生僻了(对不起可能是我段位太低了),这词我即使背下来也不会用,这个时候我会翻一翻张剑黄皮书上历年真题的作文部分,有时候觉得这本书上面的作文是我比较容易仿写得出的,就用那本书上的模板。英语作文提升水平其实也像我们小学学写作文一样,我会总结一些比较高级的句型、高级的近义表达,在自己仿写的时候有意识地用一用。都说阅卷老师不喜欢模板作文,所以就在仿写中总结自己的模板,(我自己的话就是要求自己要用从句、倒装之类,然后在一篇文章中比较出彩的句子我可以套到很多主题里面用,把这个句型用得炉火纯青)每天早上出门到坐到位置上学习,走路的时候我会听英语作文的音频,就算只有十分钟其实也可以把一篇小作文听上十几遍的,我觉得一篇小作文我认真读两遍再加上这么认真听个十分钟之后,其实不用特意背就记的差不多了,而且多听还可以提升语感,帮助自己“下笔如有神”,非常推荐这种方法!这段时间大概每天必写(默写)一篇小作文,两天一篇大作文。
同时,阅读当然也是不能松懈的,分数占比那么高呢,这个时候把98年之后的真题又翻出来,抠单词、通读,体会套路,每天2篇左右。之前留了三年的真题,这个时候大概是两天做一篇阅读的频率,同时新题型练的频率也提高一些,但是新题型部分我不怎么抠单词也不抠语法,主要是揣摩解题方法,关注一下连接词什么的。英语每天3-3.5h
数学
10月底开始做05年之后的真题,每天一套,用考试的状态做题,做一套的时间控制在两个半小时内(因为很多题目都和全书似曾相识,而且不是正式考试也没余涂卡什么的时间),做完对答案,算分数,更正错误,主观题要认真比对步骤,看自己有没有因为步骤问题扣分。每一年的题目我都会用一张A4纸写总结,标出自己错误的或者觉得比较好的题目的题号,写出错误的原因、自己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答案的经典思路,如果可以联想到全书上的题目或者其他年份的真题可以标出,按照题目总结完之后再对这份试题的整体答题情况总结,看自己是计算错误呢还是知识点缺失还是答题思路没想到,以便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并且在接下来的做题中加以改正。这个阶段的真题解析我用了买的卷子的答案解析(会详细给出步骤分,我觉得值得参考),李永乐老师的、张宇老师的真题解析,因为有的题目的解题思路可能有多种,一直用李老师的资料的话,偶尔看一看张宇老师的解题思路可能有很大的启发,下次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时,就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尝试。数学每天大概3.5-4h,大概十几天把真题做完一遍,这个阶段真题的分数大概在120-145之间。
十一月中旬开始第二遍真题、第三遍全书以及模拟题,模拟题用的张宇八套卷,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是,一天第二遍真题+全书(真题只做我记录下来的题目,复习之前做的真题笔记,全书只看圈出的部分以及知识点再大致过一遍),一天做模拟题。张宇老师的模拟题真的挺难的,我记得我做第一套可能100刚出头吧,后面的几份倒是没有这么惨,基本分数在115-135左右。做张宇老师的题目也是给我打开了很多新世界的大门(因为之前一直用李永乐的书,解题思路是按照李永乐的思维走的,但是有些题目张宇老师的方法可能比较方便),不过八套卷的很多题目和660是差不多的,可能两位老师相互借鉴吧。八套卷做完之后,我总结了一些些在张宇老师这里学到的独特的解题思路,感觉是一种查漏补缺,感觉自己又学到了好多特别开心,但是这个时候我做了一份李永乐6+2里面的一份模拟题,居然不到130!(李永乐的模拟题真的比较基础)对答案的时候发现我居然把特别基础的题目的解题思路忘掉了导致有两道特别简单的题目不会做(几乎是全书上面改的原题),这个时候就非常值得警惕了,不能沉醉于难题虐自己的快感中而把基础的东西给忘了呀!所以之后再看全书就更加认真,解题的思路就算不在纸上写,也一定要在脑子里过一遍解题流程,而且时间规划变成了两三天全书+一天模拟题。6+2做了两三套,后来合工大出了之后慕名而去做了一套共创和一套超越,题目出的水准真的不错的!确实有种做真题的感觉,可能是题目比较创新吧,但是我的时间不太够所以也只做了两三套。后来12月份张宇老师出了四套卷,我也买了,做了第一套发现只有104分大概,而且我居然还做到了切比雪夫不等式的证明这种题目,对不起再见了马上就要考试了我的小心脏经不起这么大波动,所以隔天就做了一套李永乐老师的模拟题安慰自己,都12月份了嘛,保持一个开心的心态比较重要!
专业课
开始做07年之后的真题,成套做,用白纸写答案。因为专业课要写的字很多,而我觉得自己的复习时间很紧张,所以论述题我一般都是自己写要点,然后在脑内想一遍展开说的内容,而且因为政经只看过还没开始背所以其实有一些题目自己是写不出什么的,12年之前的真题基本一小时不到就结束,但是看解析一般会看两个小时以上,因为论述、简答看解析等于就是在记忆知识点,要让自己达到基本可以复述(至少要点)的程度,有模糊的知识点立马翻看教材或讲义,把知识点弄透彻。12年之后的真题因为计算的比重增加了很多,做一套大概两个小时,把每一套都消化完一共需要4h,11月中旬过完第一遍真题。
然后开始按照微观、宏观、政经的顺序复习讲义+课后题+习题集补充题中我圈出来的部分(注意这个时候是很快地过一遍知识点保持熟练度的状态,细抠知识点地证明这种东西是一轮复习干的,所以一轮复习一定要看透,不然后面时间紧张的时候很痛苦),每天3h,微观、宏观、政经各十天左右结束(政经一定要熟读讲义,其实相当于背第一遍了)。在这个期间同时开始过第二遍真题,每一两天看一年的真题,计算题自己算,论述题认真研读解析,把政经的计算题集再做一遍,第二遍真题结束之后把13年之后的真题再来第三遍。
12月10号到考试前一天
平均每天有效学习时间12-14h(这段时间就苦一点 时间真的紧张)
政治
继续保持每天一套模拟题的速度刷题,一套题做完加看完解析30-50min,同时每天复习两份之前做过的模拟题(主要是为了记知识点,没准儿考试就遇到了),同时再刷一遍时事小册子后面的题目、关注肖老师的微信公众号里面的补充时事(今年的最后一道单选就是12月初的时事,是我某一天吃饭的时候刷肖老师的微信公众号看到的)。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背四套卷!一共二十道大题基本平均一道题目我要背一个多小时,每天背两三道要花大概3h,加上刷选择题之类,这段时间我每天在政治上面花4h+
英语
这段时间每天的复习内容很碎片化,每天复习真题(单词、熟读、套路)、三四天做一篇翻译题、三四天做一篇阅读(之前留了一年真题),每天写一篇小作文+两天一篇大作文(用自己总结出来的好结构和好句子),四五天做一篇完型真题。考前三天做了一张张剑的模拟题的阅读部分,感觉还可以,主要是为了把自己的英语维持在手熟的状态,每天英语3h
数学
结束第三遍全书,开始第三遍过真题(真题里面第二遍做圈出的题目+复习真题笔记),模拟题也翻出来看看自己做的笔记和错题,这个阶段不能只看,还是每天都要做一做题练手,哪怕是旧题也可以,就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有余力的话再疯狂翻看第四遍全书(第四遍没看太仔细)
专业课
过第三遍真题,同时配合买的**冲刺班讲义(其实这个讲义里面每部分也附有对应的真题,看这个相当于又过了一遍真题),同时打印了之前考上的李学长总结的宏观笔记,我觉得也很有帮助。在复习真题的基础上(现在要达到,给你一道真题你肯定能拿到85%以上的分数的程度),政经讲义再看/背第二遍、第三遍,背的时候还是要按照框架来背,这样看到一道题目就可以在脑子里从树干到树枝到树叶这样找到答案,因为政经论述/问答较多,所以看到某个小标题下面的内容的长度很合适出题目时一定要多加留意,今年就出了相对过剩人口。

最后再总结一下,考研的初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认真学习,中间偶尔休息一下放松当然是可以的,今年10月份我有两天完全没学习在玩,但是玩一定要懂得停下来,保证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我的学习计划一般是一两个月有一个大目标,但是随着自己的学习进度也会及时调整,比如说本来我是打算数学做完660的,但是后来觉得自己多看几遍全书心里更踏实,就放弃做660了(但是660真的挺好的只是我时间不够了)
准备初试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午睡睡不醒吧,有的时候中午睡太多会导致下午都昏昏沉沉的效率很低,所以一定要调整最适合自己的作息。

复试部分
复试用书:
罗斯 《公司理财》
林清泉《金融工程》
John Hull 《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
解析基本都是用圣才出的
《研究生英语GET2015-2016真题及模拟》
任林静 《研究生英语视听说》
人大金专431真题的公司理财部分

我是从1月初开始准备的,因为考完初试比较放松,平均每天有效学习时间大约6h,2月份回家之后几乎从下旬才开始认真学习,所以说从成绩出来之后认真准备是来得及的。
专业课笔试:
1月份我看完了公司理财前19章+课后习题,并且搜集了近两年的真题,2月底看了一半林清泉老师的金融工程(大概看到期权二叉树那里)+课后习题,3月初我用John Hull那本书(不需要全看,只看前面衍生品那几章以及BS)复习了各种衍生品的基本知识(本科时衍生品学得挺认真,所以复习起来挺快的)。一边看这些书的时候不断看真题,自己找找都是出自哪部分的内容自然就知道重点看什么了。3月初开始第二遍公司理财+圈出来的真题以及第二遍金融工程,考前两天找了431的公司理财的题目练练手,感觉还是很有帮助的。
公司理财看罗斯这本的前19章+课后习题+431真题基本就够了,林清泉老师的金融工程主要看前面的金工基本概念、金融工程基本理论的部分,课后题要认真看,因为以前课后原题出现的概率很高,而且考试时出的CAPM的题目看了这本书里的内容基本就会做。衍生品知识部分我个人觉得John Hull的书的结构更清楚一点,是四大衍生品分别讲解的,林清泉老师的书是按照标的物的区别划分章节的,时间充裕的话两个都看是最好了,不过今年的题目中的基差部分我觉得林清泉老师的书上并没有细致的解析,以前真题中证明美式看涨期权不会提前行权这本书里也没有清楚的答案,而John Hull书上都有,所以建议衍生品部分首要看这本书。BS公式的推导我看之前真题中是有的所以也要推一遍。
英语笔试:
2月底开始我每天做一做GET的听力和单选练手,阅读考前几天找两篇练练就行,复试阅读基本和考研英语难度持平甚至略低,所以阅读不用着重复习,不过英语的听力挺难的,我觉得比GET上面的难很多,而且题型也不同,是判断、填词、问答的形式,我用任林静的书挑了几篇练了问答的题目,可能是练听力的时间不够久,所以最后考试也还是觉得挺难的。
考试一定要注意做题速度,我自认是一个做英语不算慢的人,但是考试时基本我刚做完一分钟就要交卷了。
专业课面试
中要抽一道中文题一道英文题,考前我还在想会不会是所有的学硕用的同样的题库(上上届学长说可能会抽到金融学相关题目),所以我还看了三分之一黄达老师的金融学,但是根据今年的经验我觉得金工学硕应该单独有自己的题库,那一个信封里面大概十几章纸条,基本都还是金工的相关知识(不过学有余力的话适当准备一下固收的知识应该有备无患)。中文面试题准备过笔试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英文题目我买了金专的师兄师姐帮出的复试资料(天真的我以为会碰到一些金工的题目,然而并没有,所以学弟学妹们就别买了没有什么用),里面有他们金专的面试题库,我挑了一些题目(比如CAPM和APT的区别这种的)每天读了读,算是让自己多熟悉一些专业词汇、锻炼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了,但是,最后发现没什么用,金工的英文题目基本还是金工的专业术语衍生品知识居多,看John Hull的时候注意一下书中专业术语后面的括号里面的英文应该很有帮助,不要像我今年一样,看到in the money反应不过来是实值还是虚值就emmmm…后来我选择了换题,换的那道题挺简单的,不过换题有风险,实在是没有头绪回答的时候再考虑换题目吧。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5秒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联系方式tel:13241623672(微信同号) 邮箱:[email protected]

GMT+8, 2020-8-12 12:08 , Processed in 0.2359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X3.4

© 2001-201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